2019年4月18日-5月18日,“梦·创未来”云堡未来市公共艺术展揭开神秘的面纱。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1组艺术家,掀起了上海2019春季第一波艺术先锋新浪潮。我们对每一位艺术家进行了专访,希望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会只停留在观看和互动上,有时候,我们需要与艺术家站在一起,共同直视人心,仰望星空。
01
快乐的状态,是最好的灵感
李海滔的采访是在他的设计公司里完成的。走进李海滔的办公室,最显眼的是一排整齐划一的文创设计,墙上贴着团队的获奖海报。李海滔有很多头衔,设计师、跨界艺术家、创意总监……当问及他更愿意被人称为设计师还是艺术家时,李海滔只是笑笑摇了摇头,他认为两者之间没有那么分明的界限,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想要去除这样的标签。采访当天,户外狂风暴雨,而我们在占据了大半会客室的茶桌旁,边喝茶边聊设计、绘画及创意诞生的瞬间。李海滔提到了“随性”,在很多次创作经验中,他体验到只有放松随性,才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在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自由切换的李海滔,更希望以快乐的状态去创作,他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灵感。
设计师、跨界艺术家,涉足水墨、油画、雕塑、装置、设计等多元艺术创作实践。上海洋滔品牌设计公司创意总监、总经理,弄号生活家居品牌创始人,中国设计师沙龙会员等。
02
当艺术邂逅梦想与未来
Q:您觉得艺术与未来是什么样的关系?艺术应不应该关心未来?
A:按照艺术的时间节点来看,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未来是艺术的一部分。艺术应该关注当下,但是也更应该关注未来,因为艺术是启迪性和引领性的。
Q:绝大多数艺术家都是梦想家,您怎么看待梦想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A:艺术家其实像杂食动物,它包容了创造梦想的所有形态。梦想家的梦想可大可小,有人制定得很宏大,有人或许更为细腻和私人化。
Q:您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未来?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
A:我觉得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在发展,但是可能是进步,也可能是倒退,比如自然生态、人类生存环境的倒退,我之前创作的作品就描绘过这样的场景。但是未来它很动态,现在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绘画的方式,让绘画方式更多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科技也是一门新兴的艺术。
Q:您的身份有很多,您给自己的定位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
A:我的身份很多,界限还是相对模糊的,但是在做商业作品的时候就会比较分明,因为我要考虑到很多的东西,比如商业逻辑,比如商业诉求,但如果是艺术上面的个人创作,我可能会更加随性,追求个性化和创新。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希望能够去掉身上的标签,不给自己下定义。
Q:此次您的参展作品《视觉的隐喻》系列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A: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创作第一幅《视觉的隐喻》的时候,我记得那天中午在露台上摆弄我的花花草草,很随意地在画布上画了一些线条,说来也怪,很多东西当你认真下笔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的钟情,相反平时随意涂抹的几笔,反而让人觉得很不错,很有意思。之后我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绘画,并且逐渐找到了其中的乐趣。
Q:艺术家会追求一个固定模式或者是一个自己的视觉符号,您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
A:我现在也在探索中,没有去定性这件事情,只是相对于目前来说,我创作的作品中线条感比较鲜明,可能以前我有过写实,或者是画过更为抽象的画,但是《视觉的隐喻》更具有诗意,介于写实和抽象之间。
03
参展作品
《视觉的隐喻》系列
《视觉的隐喻》系列作品,是本次展览上唯一原作与衍生品一起展出的个案。作为艺术家的李海滔同时还是设计师,因此表现手法上比较大胆,尝试打破物与物之间的边界,让观看体验产生更多的可能,这是国画精神“留白”的另一种表达。作品在表现中将形、色、线条和空间等自由发挥,黑白两色使其回归到最纯粹、最本质的表现形式。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启迪胜于描绘。绘画让我们看到本来看不到的东西,那是图像背后的真实,艺术是人实现自由的途径。
04
关于我们的诞生
2019年初,专业策展人苏冰遇到了艺术百代跨界艺术平台艺术总监刘子惠,他们认为,未经雕琢的云堡未来市为公共艺术的导入性和对话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办一场高规格的公共艺术展吧!合作意向很快得到了云堡未来市的认同。作为一个即将破壳而出的地标性文创园区,公共艺术本身也将会是园区的一部分。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2019年4月18日,“梦·创未来”2019云堡未来市公共艺术展盛大开幕,艺术展上近10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行为、新媒体、影像、肢体剧场、现场即兴等多元艺术形式,呈现了当代艺术的群像。
[展览时间]
2019年4月18日~5月18日
10:00AM~5:00PM
[展览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王家厍路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