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切换
首页
园区动态
园区活动

陈丹阳 | 理性与狂喜,重复与趣味

2019-05-14


2019年4月18日-5月18日,“梦·创未来”云堡未来市公共艺术展揭开神秘的面纱。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1组艺术家,掀起了上海2019春季第一波艺术先锋新浪潮。我们对每一位艺术家进行了专访,希望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会只停留在观看和互动上,有时候,我们需要与艺术家站在一起,共同直视人心,仰望星空。






 01 

理性与狂喜,重复与趣味


陈丹阳看起来比较安静少言,跟他的作品《巴赫平均律》一样,重复、理性。但这只是陈丹阳的一面,在创作《巴赫平均律》的时候,他听的并不是巴赫的平均律,而是摇滚和重金属。2002年,陈丹阳听到了巴赫的平均律作品,他认为巴赫从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十二种大调,以及十二种小调写成的前奏和赋格很有意思。也许,这样的音乐带给了陈丹阳一种稳定和安全感,于是,他开始尝试用绘画和色彩来探索这种理性重复中的趣味。正是从这一年开始,陈丹阳从具象绘画转向了抽象绘画,对于观者来说这是一个显著的转变,但对于陈丹阳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用绘画探索内心和实现自由是他一直在追求的。现在,《巴赫平均律》已成为陈丹阳坚持十几年的重要作品。

注: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了典范,影响极为深远。


70后职业画家,生于浙江象山,现居上海从2002年开始创作他的重要作品系列《巴赫平均律》。



 02 

当艺术邂逅梦想与未来


Q:您觉得艺术与未来是什么样的关系?艺术应不应该关心未来?

A:艺术本身一直在探索各种可能性和生活方式,当然是在探索未来。


Q:很多人认为艺术家是梦想家,您怎么看待梦想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A:这个我不敢确定,我不敢说我有梦想和创造力,我只是在认真的工作。


Q:您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未来?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

A:愿景,因为人们把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寄托于未来,希望明天更美好,所以是愿景。


Q:您此次参展作品《巴赫平均律》在音乐与绘画上建立了一种沟通,您想通过这样的作品传递什么呢?

A:音乐和绘画本是相通的,不是我建立的,我只是找到了这种共通性。我用色彩的强弱变化,黑白灰,点线面构成组合,营造出视觉上的音乐。


Q:您在哪一年开始从具象转为抽象,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抽象绘画带给您的创作感受与具象绘画有没什么不同?

A:从2002年开始,我转为抽象,是很自然的转变,没有刻意为了转变而转变。抽象对我来说是更简单更直接和更自由的空间。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不同。


Q:当今的艺术形式非常丰富,您怎么看待架上绘画的未来?您会坚持架上绘画吗?

A:架上绘画的未来肯定是多元的,随着工业越来越发达,可选择的材料越来越多,未来的架上绘画在材料和形式上必然是非常丰富多元的。我肯定会坚持架上绘画,因为这是我最熟悉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当然我也会关注和尝试新的艺术形式。

            

                 

 03 

参展作品

巴赫平均律》/布面油画


巴赫平均律是陈丹阳创作了十几年的作品,艺术家在讲究色彩构成的同时,又在努力冲破色彩构成规则的藩篱,充分地释放自由天性每一幅《巴赫平均律》作品所呈现的不同面貌并非仅仅是画作尺幅和色调的不同,还来自于画面色彩传递给感官的不同,随着观者观看位置、距离的改变,每一幅《巴赫平均律》都千差万别。



 04 

关于我们的诞生


2019年初,专业策展人苏冰遇到了艺术百代跨界艺术平台艺术总监刘子惠,他们认为,未经雕琢的云堡未来市为公共艺术的导入性和对话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办一场高规格的公共艺术展吧!合作意向很快得到了云堡未来市的认同。作为一个即将破壳而出的地标性文创园区,公共艺术本身也将会是园区的一部分。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2019年4月18日,“梦·创未来”2019云堡未来市公共艺术展盛大开幕,艺术展上近10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行为、新媒体、影像、肢体剧场、现场即兴等多元艺术形式,呈现了当代艺术的群像。



[展览时间]

2019年4月18日~5月18日

10:00AM~5:00PM 

[展览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王家厍路885号


上一篇:马良|怀旧和荒诞,组合成痛感的浪漫
下一篇:李海滔 | 快乐的状态,是最好的灵感
合作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创作基地 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纪录片人才孵化基地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平台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学生影视实训基地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3023141号-1